
人的一生,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的。在生活中、学习中、工作中总免不了会出现这样那样不顺心的境遇,或被伤痛困扰,或受生活磨难,这就是所谓的逆境。
古往今来,人们大都赞同逆境可以造就人才。的确,艰难困苦的环境,坎坷不平的经历,能够磨砺恩的品格,锻炼人的意志,激发恩的创造力,有时确能使人做出不同凡响的成就来。“仲尼厄而作《春秋》;屈原放逐,乃赋《离骚》;左丘失明,厥有《国语》……”,说的也都是先贤圣哲们,身处逆境,有所“郁结”而发愤著述,终于书传后世,名垂青史。可是,有的恩却把“逆境”看作是“出人才”的必不可少的条件,还叹息自己生不逢时。
其实,逆境在有的时候,有的地方,到是阻碍了更多的人成才,至少也是阻碍了他们发挥更大的才能,做出更大的成就。有时,这并不是因为人们在逆境中主观不努力而造就的,而是因为客观条件实在是太恶劣了,阻力实在是太大了。相反,顺利的境遇,即:顺境,则可以提供让人发展、成材的良好条件,使更多的人成才。
我们熟知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,身受腐刑,处境艰难,但他把痛苦置之度外,竭其全力,完成了长达52万字的外大著作《史记》,这也许可以说是逆境中成才的一个例子。但试想:如果司马迁身处顺境,担任太史令,有更好的博览群书,搜集史料的条件,那么他或许就能够作出更大的成就,写出比《史记》更为杰出的鸿篇巨著、传世之作来吧?诚然,这仍然是要以具备“重于泰山之志”,这一主观条件为前提的。否则,无论顺境还是逆境,都将一事无成!
假如只有逆境才能出成才的观点可以成立的话,那么花费那么多资金,建立那么多设备精良、条件优越的科研单位干什么 ?现在,我们将改善知识分子的待遇,我看,照上面的观点,何必去改善呢?逆境出人才嘛!让我们再回过去想一想:对于那些在逆境中成才的人,人们除了赞扬他们取得的成就之外,更多的往往是称道他们在逆境中能作出比一般情况下多几倍、几十倍的努力,战胜种种不利因素,而走上成才之路的拼劲与韧劲。这不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:逆境中成才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,阻碍了人才的脱颖而出吗?
所以,我认为:逆境能造就人才,但是,顺境能提供比逆境优越得多的客观条件,我们应该说:顺境更有助于出人才。
请珍惜吧,敬爱的朋友们,当你处在顺境中时。